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哇報】第四期 「逃逸線」跳脫制式框架 校友展表現創作歷程

【撰稿/魏琬謙】
        美術系自十月三日開始展出校友展「逃逸線:藝術機器運作中!」,此次展出的藝術家們有不二良、王建浩、林育聖、林孟儀、林忠志、孫于甯、張騰遠、郭佳羚、蘇孟鴻等新一代的藝術家,其作品包含平面、裝置、錄像等,用不同的方式訴說著他們跳脫既定規範的歷程。

        策展人蘇孟洪老師表示,「逃逸線」(line of flight )一詞出自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其意涵指向某種對於現實的「叛逃」(而非逃避),在此展覽中,這種叛逃更是一種美學上「創造」的路徑:意即逃離種種框架,例如政治的、社會的、形式的、價值觀的、約定俗成的各式轄域與邊界。以「逃逸線」作為此次彰化師大美術系校友聯展為題,自然難以擺脫自「師範體系與其教育宿命」逃逸的想像,但更重要的是此次參展「藝術家」如何用各自所開啟的小機器,跳脫各種既成規範與形式,進而步上創造之路。

        畫展特選部分作品介紹如下:
〈繁星之眼   張騰遠  2011, 3'22'' , 動畫裝置, 單頻道循環投影
      那個不斷變焦的畫面節奏配合著背景音樂,實著讓人聯想到坐在驗光機前從小小視窗中看出去那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的畫面,而畫家以三個獨立視窗呈現出如昆蟲般複眼的視野,三個分工之視窗分別進行著感光動作,有如繁星的視角呈現在蠅、蝶、蛾之視野,這些名案不定的光源進入昆蟲視神經時,將彙整成一個超廣角的世界,如螢幕中三個獨立片段終會拼湊事件的全貌。


〈臨郎世寧孔雀開屏圖〉  蘇孟鴻  2010, 195x259cm,壓克力
      〈臨郎世寧孔雀開屏圖〉顧名思義構圖取材完全仿至郎世寧的孔雀開屏圖,雖是相似構圖畫家卻以全然不同的面貌呈現。先是背景那經過處理且帶有光澤感的白,加上墨線改已金邊取代,填色也極其艷麗,將中國傳統的花鳥畫改造成一種艷俗浮誇的視覺圖像,將它們變成一種更感官訴求的符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