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閱讀,將能發現網路蘊藏的龐大力量下,有一隻隻看不見的手推著你,在之中,你必定感受到衝擊,甚或有被監視之感。本期讀書分享會將與你分享不同的閱讀體驗!
l 《N時代衝撞》 作者:唐.泰普史考特 受訪者:許雅茹
本書講述的是中年人對新時代的想法,著重在腦的思考方式及閱讀的不同。作者針對這個社會架構提出了對中年人的建議,希冀藉由與年輕人對話以了解年輕一輩的想法及如何因應時代的變遷。讀完後,我很驚訝原來我們年輕一代是如何地被媒體所影響著。書中有篇關於教育及新媒體的文章讓我感觸很深:自十九世紀的工業時代,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多利用「廣播式」,即口述搭配講課的方式,單方面的傳授知識,然而這樣的方式單調且容易厭煩,所以書本上提到一種新的思維,就是讓學生利用著現今資訊發達的網路先查好資料,而上課的方式改為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的雙向教學,我感慨著雖此方式是一項突破,但我認為現今的環境還是被廣播式教學所限制了。
l 《規訓與懲罰》之全景敞視主義 作者:傅柯 受訪者:王禹筑、吳承穎、林婉婷
傅柯根據十八世紀思想家:邊沁的監獄裡論提出了「全景敞視主義」,即,環狀監獄結構中,最中心的是看得到外面的管理者,而環狀的監獄犯人則無法看到中心管理者,而產生一種未知的監視感,從而制約且監視了自己的行為。這打破了「觀看」及「被觀看」的二元性,而成為一方可以觀看,另一方卻不能。運用在許多地方可極大化被管理者的數量而達到絕佳的管理效果。想起以前曾非常流行部落格,因太單純而把心中想講的話一股腦兒往上放在網誌上;上了大學,對於在網路上發表言論變得比以往還要小心。就如同傅柯的理論延伸,我開始覺得好像有監視者在監看著自己在網路上的一言一行。但,這是否與當初的網路理念背道而馳呢?過往,我們因現實生活中背負著他人觀感的壓力而上網發表心情紓解壓力,然而隨著網路所揭露的訊息也越來越多,反而害怕著被他人觀看,最後連一絲擺脫真實世界自我的地方都不存在了,到底最終我們在網路上是能放鬆自我,還是比真實世界活得更戰戰兢兢,深怕發言不當,或是一個小舉動,會破壞了真實世界中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l 《1984》 作者:喬治歐威爾 受訪者:莊瑞寒
內容主要是在一個大洋國中,每個人都被監視著,收發兩用的電視屏除了可接受資訊,也同時監看你的一舉一動。各地、各物上都有「老大哥」的臉孔,以及三個精神口號:「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當所有人都尊崇著老大哥及其思想時,溫士頓反叛地在監視死角和女同事寫日記。被發現的下場就是送入監牢接受酷刑和精神上的折磨,漸漸地,他的思想瓦解並被「老大哥」思想所同化,他對自己說:「他愛老大哥了。」這懷抱的又是什麼樣的心情?「老大哥思想」究竟是具有多大的影響力,或許只有那些曾身歷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吧!這套用在網路,則為無所不在的監控感,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正被誰觀看著,若利用網路進行思想統一與洗腦,影響必定勝於以往,而也必定非常恐怖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