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二/王禹筑】
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一波接著一波的思想革新,打破了距離與時間的藩籬、劃破以往單方面收受資訊的疆界:從Web 1.0網路的普及運用,到Web 2.0部落格及社群等互動分享媒介的興盛發展,如今將再進一步邁向Web 3.0時代的到來。網路模糊了虛實之間的界線,「隱私權」與「分享」此二概念在牴觸與相容間徘徊。
臉書(Facebook)的創辦人馬克‧札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表示:人都是喜愛分享的。但是,這個「分享」的界線有無止境?在分享的過程中,又非自願地揭露出多少自我?我們的分享是否反過來制約了自我意志?在這股分享的潮流中,又是否曾感覺到不自由與無力感?面對網路的無遠弗屆,網路的發聲過程需要重新接受檢視與解剖。因此,傳播文化社將上半學期的討論主題定為「網路」與「個人」的關係,探討虛擬的空間中是否能完全容納真實的存在,以期在這股分享的洪流中,個人的主體性能夠在彰顯的同時受到保護。
本期的「哇報」包含「專題報導」、「藝文化」、「有話大聲說」及「活動快報」四大部分。本期「專題報導」主題為「網路vs.個人隱私」。從「社群網戰」之影片欣賞了解臉書創辦經過,反思風靡全球的臉書背後運作理念;此外,更邀請到公育系陳素秋教授以「網路與社會」為題演講,進一步探討「隱私權」的歷史發展及網路上的人類行為;藉由讀書會閱讀相關書籍,如傅科「規訓與懲罰」一書中,「全景敞視主義」套用在現今網路中觀看與被觀看的互動。專題的最後一部分針對四名學生做了一份關於隱私權的訪問,分析高網路使用頻率的學生族群們對於社群網站的看法。另,本期「藝文化」包含英語系「北京之春」兩岸交流參訪以及美術系的100級畢業展「超激!成人型濃縮錠」。英語系師生在四月初參訪北京外國語大學,與當地師生進行思想與文化上的交流,藉此比較兩岸學生、教育、環境上的異同。而美術系的100級畢業生則透過多元的創作形式傳達面對畢業後龐大未知的惶恐及焦慮。在「有話大聲說」一版,則透過學生所拋出的問題進行與校方的對話,期許在友善溝通的平台上使學生有發聲的管道,也讓校方有回應的空間。最後,「活動快報」附上本學期重要公共議題快報以及社團下半學期活動快報,藉此培養關懷社會的思考習慣,同時,也誠摯邀請對傳播文化有興趣的同學們的踴躍參與!
希望這一期的內容能夠引發讀者們的自我省視以及觀察存在於生活周邊的種種現象,更希望讀者們能繼續支持傳播文化社及「獨立學生報」,你們的支持將會是全體社員繼續努力的動力,期望帶給大家一次又一次有質感、富知識性及思考性的「閱讀」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