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獨立學生報】他山之石-成大、嘉大學生意識的開展

他山之石-成大、嘉大學生意識的開展


電子三 蔡宛珍/採訪報導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長-林德韋﹞圖片來源:林德韋提供


 
彰師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及學生會失去信心,往年學生會長選舉投票率低落,影響是學生不投票就對於學生權益就會受到損失。本篇提供成功大學及嘉義大學學生會對於在學校實踐學權觀念,做為彰師學權政策的參考,提升本校學生的學權意識。

學權意識不盛行 喪失自己應有的權益
本校學權意識風氣不盛,學生忽視繳交學生會費應有的權利;校方推行與學生方面的相關政策,即使並未受到學生的認同,學生卻無法透過有效率的溝通管道將意見反應至校方;學生對學校資訊的缺乏、分配不均及不知如何運用;社團風氣低落也是影響之一。學生會即是代表全體學生的自治組織,扮演學生與校方溝通的重要角色,將學生意見彙整並提報給校方,讓校方獲得學生的回饋,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解決的策略,如此校方與學生之間會產生良性的循環。

成大學生會 完整三權分立架構 
大多數學生會有完備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成功大學(以下簡稱成大)的行政機關,內部成員有秘書部、權益部、活動部,立法機關成員有學生議會、院系代表司法機關成員有曾任行政部門的幹部、熱心公務者、及過去學生會的學長姐,彼此三權制衡,行政機關預算須經立法機關同意,而行政機關有實際執行業務的權利,司法機關從中調停行政與立法間的爭執,擁有法官、大法官的司法制度,並在每學期開會說明立法和司法本學期需負責事項,形成完整三權分立的架構。


成大、嘉大 學權部 落實學權
前嘉義大學學權部部長,在任內期間,會利用班週會發放全校問卷,調查車禍較頻繁、危險的重點區域,在幹部會議中提報至學校,校方會接受客觀的提議並立刻加以改善,學權部人少事情多,颱風天也要檢查排水溝問題。成大現任會長林德韋與學權部長推出《工作坊》,分別將對流浪狗、停車位、選課方面等議題有興趣或是擁有此方面專業技能學生組成專業的工作團隊,團隊成員搜尋相關資料、尋求各處室管道處理相關軟、硬體方面的問題。

成大校長 重視學生權益
校方對於學權的態度,成大總務處營繕組組長會於期初、期末舉辦學生自治組織餐會,主動詢問學生組織,討論學校何處地方需做改善,例如:學權部長打電話告知水溝有問題,一個月內會就完成所有工程。特別是成大現任校長賴明詔與學生關係建立相當良好,在校園中會主動跟學生打招呼、交談,將學權事務擺首要的位置,因此學生意見較容易推行實施。每學期兩次、一次二小時的校長座談會長、學務長、教務長、總務長皆會出席,不管任何學生或研究生都可當面提出學校需改善的問題。將學生意見彙整,請學校做第一次回覆,若是回覆內容不被學生接受,就會在第二次校長座談會再次回覆給學生。

南部學生會 走出校園
原本就活躍於台南地區的《南區大專院校學生會聯合會》,目前高雄與嘉義各大學積極參與其聯合會,成大認為更希望推廣至所有南部學校,向他校學習。各學生會長每月一聚,傳遞資訊、活動、事務分享至其他大專院校,促進各校資訊的流通。

成大 學期權益成果報告
「第一活動中心暨校園工程說明會」,成大總務處營繕組杜明河組長邀請學生代表了解98上學年度校內的各大工程時程安排與相關規劃,說明會後也帶領同學進入第一活動中心工地現場勘查。針對學校餐廳的改善,校方定時招開《膳食委員會》督導學校餐廳正常運作,邀請同學踴躍參與。學期末時會在全校公布,使同學清楚知道學生會當學期所完成的學生事務,無形之中也會注意到學生是否損失了哪些權益。

學權意識 深埋每位同學心中 
成大學生會新聞部出版月刊,內有學權專欄; B版上每天都有校園新聞。以往會議有的只有教職員,有時候也會有學生代表參加,但大多是學生自治組織幹部,校方會透過網路、海報宣傳的方式,公開徵選學生代表,任何徵選學生經過訓練後成為有一定學生意識知識基礎的學生代表;學生代表出列席各級會議時,必須將會議提案、會議狀況與決議公開資訊給全校學生,使全校學生得以獲得攸關學生自我權益之議題探討結果,及時公開於學生會板上和透過網路方式宣達,更能讓學生瞭解自身的權益。經過過去學長姐及現任學生會的努力,目前交通管理委員會議、校務會議、教務會議、課程會議、服務學習會議及學校官網首頁管理委員會,所有的會議都有學生代表。學校學生普遍擁有學權意識,學生會積極的將學權落實在每位同學身上,營造暢通的管道,學校把學生權益擺第一位,而非對立關係,學生增加了對學校的歸屬感,不是抱怨後卻後續動作,而是創造學校與學生雙贏的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